信用風險管理是一種古老的風險管理形式,主要是指通過制定信息政策,指導和協調各機構業務活動,對從客戶資信調查、付款方式的選擇、信用限額的確定到款項回收等環節實行的全面監督和控制,以保障應收款項的安全及時回收。
信用風險管理在現代金融業的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也呈現出一定的特征。首先是信用風險管理的量化困難。信用風險管理存在著難以量化和衡量的問題,主要是數據的匱乏和模型的有效性難以檢驗造成的。其次,信用風險管理實踐中存在著“信用悖論”現象。一方面,風險管理理論要求風險管理理論要求銀行在管理信用風險時應遵循投資分散化和多樣化原則,防止授信集中化;另一方面,實踐中的銀行信貸業務往往顯示出該原則很難得到很好的貫徹執行,許多銀行的貸款業務分散程度不高。再次,信用風險管理的定價困難。信用風險的定價困難主要是因為信用風險屬于非系統性風險,而非系統風險理論上是可以通過充分多樣化的投資完全分散,因此基于馬柯威茨資產組合理論而建立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和基于組合套利原理而建立的套利資產定價模型都只對系統性風險因素進行了定價,而沒有對信用風險因素進行定價。從總體上來說,對信用風險管理仍缺乏有效的計量手段。